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35
瀏覽:21.8K
摘要:潘鳳本是羅貫中的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人物。而如今的潘鳳則因為種種原因,以“無雙上將”的身份成為新文學形象,而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廣泛流傳?!吧蠈⑴锁P”也成為三國人物中備受矚目的人物形象之一。人物簡介潘鳳,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人物。擅使大斧。登場于小說第五回。冀州牧韓馥部下的上將。當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,他奉韓馥之命前往汜水關(guān)前挑戰(zhàn)董卓部下大將華雄,不敵被斬。原文:忽探子來報:“華雄引鐵騎下關(guān),用長竿挑著孫太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33
瀏覽:14.9K
摘要:李歆,生卒年不詳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人物,曾和姜維參與北伐,之后由于受到埋伏受傷,被姜維令人送入西川養(yǎng)病。歷史簡介先為蜀牙門將,延熙十二年秋,衛(wèi)將軍姜維出攻雍州,不克而還。歆、句安降魏將郭淮、陳泰於翅上。人物簡介延熙十二年秋八月,衛(wèi)將軍姜維先差李歆、句安同引一萬五千兵,往麹山前連筑二城:李歆守西城,句安守東城。魏雍州刺史郭淮命副將陳泰領(lǐng)兵攻之,歆、安各引一軍出迎,因兵少不能抵敵,退入城中。泰令兵四面圍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22
瀏覽:13.4K
摘要:馬良(187年~222年),字季常,襄陽宜城(今湖北省宜城市)人,三國時期蜀漢官員,馬謖之兄。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,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。因眉毛中有白毛,人稱白眉馬良。因此有"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"的贊譽。建安十四年(209年),劉備擔任荊州牧,征辟為州從事。馬良與諸葛亮關(guān)系友善,曾奉命出使東吳,受到孫權(quán)恭敬接待。章武元年(221年),劉備稱帝,建立蜀漢政權(quán),任命馬良為侍中。章武二年(222年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21
瀏覽:9.9K
摘要:《三國演義》人物,曹洪麾下部將,長得身長一丈,膀闊腰圓,持三尖兩刃刀,臂力過人。在長坂坡前,領(lǐng)軍圍捕趙云,自恃武藝高強,但只交手兩個回合,被趙云以巧破力,一槍刺死。人物還原三國演義虛構(gòu)人物,沒有歷史傳記。原文長坂坡被趙云三回合,刺于馬下。曹操部將。明屬曹洪部,於長坂坡追劉備軍。時,備將趙云尋得阿斗,明引一隊步軍至,持三尖兩刃刀來戰(zhàn)云。不三合,被云一槍刺倒,殺散眾軍,沖開一條路。影視形象2020年電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20
瀏覽:28.8K
摘要:湖北省當陽境內(nèi)有一座山,名叫玉泉山。東漢建安末年,山上住著一個老和尚,法名普凈,普凈原來是汜水關(guān)鎮(zhèn)國寺方丈 ,后因云游天下,來到此處,風這地方山明水秀,就于山中結(jié)草為庵,每天坐禪參道,身邊只有一個小和尚,外出化一些齋飯,供養(yǎng)師父。幫助關(guān)公在關(guān)羽過關(guān)斬將的過程中,還遇到幾個人,甚至還得到某些人的幫助。在第三關(guān)"汜水關(guān)"時,正是由于鎮(zhèn)國寺的僧人普凈提醒,關(guān)羽才揭穿了卞喜的陰謀,并殺死了卞喜。傳說且說關(guān)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6 09:19
瀏覽:23.8K
摘要:程武先生于2020年4月出任閱文集團首席執(zhí)行官。2021年6月 ,程武先生提出了"大閱文"戰(zhàn)略,明確將"以網(wǎng)絡(luò)文學為基石 , 以IP開發(fā)為驅(qū)動力,開放性地與全行業(yè)合作伙伴共建IP生態(tài)業(yè)務矩陣" ,通過對內(nèi)容、平臺、組織的升級再造,推動公司邁向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此外,程武先生帶領(lǐng)閱文管理團隊明確了全新的企業(yè)使命"讓好故事生生不息" 和企業(yè)愿景"為創(chuàng)作者打造最有價值的IP生態(tài)鏈,成為全球頂尖的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10:04
瀏覽:27.2K
摘要:波利卡普·庫施(Polykarp Kusch,1911年1月26日- 1993年3月20日),德裔美國物理學家,195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1911年1月26日出生于德國的布蘭肯堡(Blankenburg),他是傳教士的兒子。個人簡介波利卡普·庫施(Polykarp Kusch,1911年1月26日- 1993年3月20日),德裔美國物理學家,195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利卡普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10:03
瀏覽:21.6K
摘要:威利斯·尤金·蘭姆(Willis Eugene Lamb,1913.07.12 - 2008.05.15)美國物理學家,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簡介蘭姆1913年7月12日出生于洛杉磯,父親是一位電話工程師。1930年蘭姆進入伯克利加州大學,1934年獲化學學士學位。隨后在奧本海默的指導下研究理論物理學,1934年獲博士學位,博士論文題目與核系統(tǒng)的電磁特性有關(guān)。1938年蘭姆來到哥倫比亞大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10:03
瀏覽:12K
摘要:威廉·肖克利(William Shockley,1910年2月13日-1989年8月12日 ),1955年在硅谷創(chuàng)辦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,擔任主任。在貝爾實驗室期間與人共同發(fā)明晶體管,被媒體和科學界稱為“20世紀最重要的發(fā)明”。和另兩位同事榮獲195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他率先引導“硅谷”走向電子產(chǎn)業(yè)新時代。他獲得了90多項發(fā)明專利。個人信息姓名(中文):威廉·肖克利姓名(英文):Wil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10:02
瀏覽:17.3K
摘要:約翰·巴丁(John Bardeen,1908年5月23日-1991年1月30日),男,美國物理學家,因晶體管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(1956、1972年)。人物簡介巴丁,1908年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市,1923年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電機工程系學習,1928年取得學士學位,1929年取得碩士學位。畢業(yè)后巴丁留校擔任電機工程研究助理。1930年到1933年期間,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09:59
瀏覽:12.3K
摘要:沃爾特·布拉頓,美國人,著名物理學家,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。父母早年來到中國,于1902年2月10日在廈門生下了他。 1928年,沃爾特·布拉頓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。1929年在貝爾實驗室研究物理學。1962-1967年任惠特曼學院客座講師,1967年任教授。布拉頓長期從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半導體自由表面上的光電效應。他與J.巴丁和W.B.肖克萊發(fā)明點接觸晶體管,因此共同獲得1956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09:58
瀏覽:15.2K
摘要:李政道,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,祖籍江蘇蘇州,美籍華裔物理學家,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,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,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 民國三十二年(1943年),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電機系,開學后轉(zhuǎn)系成為物理系學生 ;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,轉(zhuǎn)入昆明國立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;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,經(jīng)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,師從諾貝爾物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09:56
瀏覽:30.9K
摘要:楊振寧,男,1922年10月1日(護照上為9月22日)生于安徽合肥,物理學家,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,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、教授,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、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、臺灣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士、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、俄羅斯科學院院士,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 1942年畢業(yè)于國立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;1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09:55
瀏覽:39.4K
摘要:切倫科夫輻射輻射理論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1930-1934年在列寧格勒國家光學研究院工作。后為蘇聯(lián)科學院院士。1946年獲斯大林獎。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獎。人物生平伊利亞·米哈伊洛維奇·弗蘭克(俄語:Илья? Миха?йлович Франк,1908年10月23日-1990年6月22日),蘇聯(lián)物理學家,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1908年10月23日出生于蘇聯(lián)列寧格勒。1930年畢業(yè)于莫斯科大... [閱讀全文]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5-25 09:42
瀏覽:10K
摘要:伊戈爾·塔姆(Игорь Тамм),1895年7月8日—1971年4月12日,蘇聯(lián)物理學家,社會主義勞動英雄。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。對于他的科學活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行使屬曼德爾斯坦教授,從1920年代開始在他的指導下工作,一直到曼德爾斯塔姆在1944年死去。塔姆作為莫斯科大學的教授和物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,對固體中漫射光的量子理論、光電效應、金屬以及熱核反應的控制方法等方面均有研究,并... [閱讀全文]